青少年近视率快速上升
据今年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5岁以上人群中,近视比例为35.16%至39.21%,相当于每3个人就有1个人是近视,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37亿至4.87亿之间。其中,高度近视的比例在2.33%至2.47%之间,患有高度近视的总人口高达2900万至3040万。
“这一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严重。”原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褚仁远教授在此次大会上称,在广州、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
“近视的早发、高发与学生用眼负担加剧密切相关。‘小升初’、‘初升高’这两个阶段是屈光不正患病率快速上升的阶段。”原中国眼科眼科学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赵家良教授指出,不良的用眼习惯与用眼环境对近视的发病几率有很大影响。近距离用眼负荷会诱发近视,学习压力加剧、电子屏幕的普及化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也是导致近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几大关键因素。
各色护眼灯作用待证明
孩子的视力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如今越来越多家庭会专门为孩子买一盏护眼学习灯。参与眼健康管家平台发起的“你会给孩子选择哪种学习用灯”调查的家庭中,LED灯是目前孩子使用最多的类型,占比40.19%;除此之外,节能灯型、荧光灯管型占到了32.06%。其中62.2%的家长选择亮度、光线适宜的台灯,而56.46%的家长会选择说明上宣称有护眼功能(学生用)的台灯。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面上大多台灯都标有“护眼”“舒目”字样,价格从几十元到六七百元不等。除了护眼功能外,还有一些带有“减蓝光”、“环形光”、“高亮度”、“可调光、调色温”、“负离子光线”等“标签”。不过这些护眼灯“名副其实”吗?
与会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曾骏文教授告诉记者,去年一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显示,93%以上的护眼灯质量不合格,更谈不上护眼这些功能,市面上台灯商家的宣传是确有其事还是夸大其词值得深究,需做很多的数据反馈才能判断。“比如,有商家说自己采用的是‘减蓝光’的台灯,但目前并没有确凿的科学根据证明所有波段的蓝光都对眼睛有负面影响,”曾骏文教授说道,“不同的使用环境需要不同特色的光源,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可具体怎么调、怎么用还得有科学方法,不是所有能调节亮度的台灯就是可‘护眼’的;至于负离子台灯,如果能做到它所宣称的那样可以通过净化空气提高视觉清晰度固然不错,但这负离子怎么产生也是个问题,可能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和能源。”
动态光源模拟自然光防近视
除了对与孩子近距离用眼关系密切的台灯使用予以关注外,在本次“动态光源与视力保健”成果发布会上,如何防控近视的高发也是国内外视光学专家十分关注的课题。其中,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在完成动物实验等多个研究后,提出一个近视防控的新观点:户外活动控制近视的可能机制是自然光,而模拟自然光的动态光源有利于防控近视。据悉,双发就此联合开发的一项模拟自然光动态眼保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
据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院长陈梓平介绍,一项对悉尼和新加坡两地华人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户外活动时间进行比较的研究发现,尽管悉尼华人青少年近距离工作时间比新加坡华人青少年多,但是前者近视患病率(3.3%)却要远远低于后者(29.1%),这可能与悉尼华人青少年的户外活动时间(13.75小时/周)远远高于新加坡华人青少年(3.05小时/周)。另一项研究还发现户外运动对近视发展具有保护性作用。“在户外即使没有进行体育运动,仍有助于抑制近视的发展,这与户外不断变化的自然光源有关。”陈梓平称。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授也指出,青少年处于户外时,或在阴天下玩耍,或在树阴下阅读,或远眺远方,这样接触到的光照是一直在变化的,这既使他们获得高照度光对近视控制效果,又避免了长时间直视阳光时,高照度光对视网膜的灼伤。
“目前来看,让青少年通过每天进行大量的户外活动来防控近视并不现实。但是,模拟自然光眼保健技术克服了这个困境。”曾骏文教授表示:首先,模拟自然光的动态光源平均照度够高,能够抑制近视发生,发展;再者该光源超高照度作用时间短,避免了在户外活动接受高照度光源的视网膜损害和不适,特别是瞳孔对光源的适应性调节能引起虹膜、睫状肌和晶状体的三联动,使眼睛调节系统保持其灵活性,预防和控制近视眼、老花眼的发生和发展。
日常护眼小知识
每天做睫状肌调节操
举起食指,放置在两眼之间,缓慢向前移动手指,然后再把手指缓慢拉回直至靠近鼻尖。在手指移动的过程中,眼睛需一直盯着手指,这样的练习可以达到眼睛睫状肌调节的效果,从而舒缓视疲劳。
在自然光线下学习
自然光每天不断变化,瞳孔可以不断调节。同时最好每隔40分钟用眼后眺望远处。
原文标题: 模拟自然光眼保健技术防控近视
原文来源:信息时报 记者:谢菁菁